基本意思
三伏是指每年夏季的三个“伏天”,即“初伏”、“中伏”和“末伏”,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。
含三伏的诗句
2、风清泉冷竹修修,三伏炎天凉似秋------白居易《池畔逐凉》
4、休摇雉尾当三伏, 似展龙鳞在一床------罗邺《白角簟》
5、 落在寻常画师手,犹能三伏凛生秋------刘禹锡《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》
9、四时无夏气,三伏有秋风------李频《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》
11、适从郡邑喧,又兹三伏热------韦应物《同元锡题琅琊寺》
12、等闲三伏后,独卧此高丘------李山甫《山下残夏偶作》
13、绝顶无烦暑,登临三伏中------方干《夏日登灵隐寺后峰》
14、金数已三伏,火星正西流------刘禹锡《早秋集贤院即事(时为学士)》
15、长忆西山,灵隐寺前三竺后,冷泉亭上旧曾游,三伏似清秋------潘阆《酒泉子·长忆西山》
17、三伏闭门披一衲,兼无松竹荫房廊------杜荀鹤《夏日题悟空上人院》
19、素色喷成三伏雪,馀波流作万年溪------方干《东山瀑布》
20、谁知三伏暑,全似菊花秋------刘学箕《临江仙(富池岸下)》
21、松下度三伏,磬中销五更------李洞《颜上人房(一作题西明自觉上人房)》
24、偶时三伏外,列席九霄中------杨汝士《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》
25、千里归程三伏天,官新身健马翩翩------白居易《送敏中新授户部员外郎西归》
27、卧病厌厌三伏尽,商飙初自水边来------李山甫《山中病后作》
28、但喜暑随三伏去,不知秋送二毛来------白居易《答苏六》
29、二仪清浊还高下, 三伏炎蒸定有无------杜甫《又作此奉卫王》
30、但喜暑随三伏去,不知秋送二毛来------白居易《答苏六》
31、三伏草木变,九城车马烦------武元衡《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…同里杨华州中丞》
32、 云藏三伏热,水散百溪津------唐彦谦《寄同上人》
34、炎光三伏昼,洞府宜幽步------权德舆《九华观宴饯崔十七叔判官赴义武幕兼呈书记萧校书》
35、道同无宿约,三伏自从容------姚合《谢秦校书与无可上人见访》
36、绝顶无烦暑,登临三伏中------方干《夏日登灵隐寺后峰》
37、谁言三伏夜,独此月前秋------皎然《新秋同卢侍御、薛员外白蘋洲月夜》
38、三伏客吟过,长安未拟还------许棠《陇州旅中书事寄李中丞》
含三伏的古文
1、 七月半,秉烛烧香问苍天, 六月三伏天,人人摇扇我心寒------卓文君《怨郎诗》
4、不论三伏,小住便觉凛生秋------陈亮《水调歌头(和吴允成游灵洞韵)》
5、 (刽子云)你还有甚的说话?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,几时说那?(正旦再跪科,云)大人,如今是三伏天道,若窦娥委实冤枉,身死之后,天降三尺瑞雪,遮掩了窦娥尸首------关汉卿《杂剧·感天动地窦娥冤》
6、三伏适已过,骄阳化为霖------杜甫《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》
7、重来吴会三伏,行见五湖秋------张元干《水调歌头(追和)》
9、 暂过伊阙间,晼晚三伏时------储光羲《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》
10、莫道三伏热,便是五湖秋------张元干《水调歌头(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)》
11、凛凛三伏寒,巉巉五丁迹------岑参《入剑门作,寄杜、杨二郎中,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》
12、与君三伏月,满耳作潺湲------白居易《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》
13、如何三伏月,杨尹谪虔州------白居易《何处堪避暑》
14、山寒彻三伏,松偃出千年------黄滔《壶公山(古老相传古仙姓陈名壶公于此山成道因而名焉)》
15、逮兹三伏候,息驾万里途------杨于陵《郡斋有紫薇双本自朱明接于徂暑其花芳馥…因诗纪述》
16、逮兹三伏候,息驾万里途------杨于陵《郡斋有紫薇双本自朱明接于徂暑其花芳馥…因诗纪述》
17、缅然万里路,赫曦三伏时------张九龄《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》
热门诗句